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按照中央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,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,著力夯實監管基礎,建立“屬地管理、分級負責、全面覆蓋、責任到人”的網格化環保監管體系,形成“各級政府組織實施、生態環境部門統一協調、相關部門各負其責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”的環保監管格局。
近三年來,福建省共細分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網格單元17620個,精簡配備網格員1.8萬名,上報網格監管事件89萬余件,共行政處罰環境違法行為超過1萬起,罰款金額7.8987億元。
在“沉”字上下功夫,夯實網格基礎。把監管重心下移到基層、力量下沉到一線,夯實監管基礎。以行政區劃為主劃分網格,建立覆蓋全省的四級網格。對轄區內有大型企業、重點開發區、重污染企業集中區,或自然保護區、飲用水水源地、生態脆弱區域、旅游區等環境敏感目標的,單獨劃分四級網格;對監管任務重、難度大的區域,進一步細化責任網格。建設基層網格企業環境監督員、城鄉社區網格員等,實施網格員培訓師“百人計劃”,從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挑選培訓110名培訓師,全面開展對基層網格員的系統性、常態化培訓,提升基層監管水平。
在“細”字上作文章,實化網格監管。把監管要求細化到各級網格,力求網格監管職責明晰、對象全面、要求規范。細化職責清單,明確一級網格負責工作督察、推動問題整改、解決突出問題,二級網格負責完善工作措施、下沉執法監管、解決重點問題,三級網格負責協調分解、調查報告、協助處理,四級網格負責巡查制止、上報反饋、跟蹤落實。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訪問題、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、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、工礦企業違法排污、垃圾亂堆放亂焚燒、農村畜禽污染等20多類主要問題列為監管重點。編制《網格員工作手冊》,針對現場巡查可能遇到的情況,明確工作職責、法律依據、處置流程、取證手段,使網格員成為監管部門的“千里眼”“順風耳”。
在“聯”字上動腦筋,提升監管效能。強化網格巡查資源整合,打通全省網格信息共享通道,推動執法聯動銜接。三明市、南平順昌縣針對過去網格監管中存在的“九龍治水”、各自為政、職責推諉等弊病,創新建立生態綜合管護模式,整合河道巡查、道路管護、森林巡護等生態環境相關網格巡查隊伍力量,促使鄉鎮各類網格“握指成拳”。各地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、黑臭水體整治、畜禽養殖排查等各類專項執法監管行動中,充分應用各級網格巡查力量,有效提升執法監管效能。依托福建省生態云平臺,建立省級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督管理系統,配套手機微信小程序,方便基層網格員實時上報網格事件,并聯接市、縣網格管理平臺,匯聚集成各級網格管理信息。
在“責”字上立規矩,壓實網格責任。著力建章立制、壓實責任,確保網格監管運行常態化。實行“定區域、定人員、定職責、定任務、定獎懲”的“五定”監管機制,進一步明確各部門、單位、人員的生態環保監管職責。建立“盡職免責”機制,體現權責一致、能力與責任相匹配,打消基層推行網格化監管的顧慮。制定網格事件辦理流程,規范監管事項的分類處理、分流辦理、分級處置、辦結反饋等,完善相關職能部門與網格管理平臺的對接機制,實行對口分流、動態監管、全程跟蹤,確保網格監管事項有人對接、有人落實、有人負責。將落實網格化工作情況列為地方黨政領導平安建設(綜治)責任書、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的重點,既包括機構、人員、裝備等硬件建設,也包括制度、機制等軟件建設,更注重實際運作成效的考核,避免建設與實際運作 “兩張皮”。
資料來源:福建生態環境